族語學習園地
台灣原住民已分成十四個族群,阿美族佔最多人口言語也分多種,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! 我們有族語字典囉~ 可以打中文也可打阿美語哦 http://indigenous.boe.ttct.edu.tw/native/default.asp?school_id=147 |
十四族人口及地理分佈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在台灣的南島民族中,若以官方認定的標準,主要是分成十四族,包括了阿美 、泰雅族、排灣族、布農族、魯凱族、卑南族、鄒族、賽夏族、雅美族、邵族、噶瑪蘭族、太魯閣族、撒奇萊雅族及賽德克族等。
1. 阿美族( Amis ),根據日本學者馬淵東一和土田滋的分類,阿美有五個方言群: (1) Sakizaya 、 (2) 北部方言(南勢群)、 (3) Tavalong-Vata'an (馬太鞍)、 (4) 中部方言(海岸群和秀姑巒群)、 (5) 南部方言(卑南群和恆春群)。 阿美族分布在台灣的東海岸一帶,包括花蓮、台東、屏東三縣的縱谷平原;而近年有不少阿美族人到台北縣市工作,成為都市原住民的一群。 2. 泰雅語群:分做泰雅語( Atayal )和賽德克語( Sediq )。 (1) 泰雅語:又分做賽考利克( Squliq )和澤敖利( Ts'ole' )兩個方言群,前者各方言的差別很小,多分布在泰雅的中間地帶,遷徙歷史較短,後者的方言差別則相當大,又因分布在邊緣地帶,推測遷徙的時間應該屬於早期。以行政區做為劃分,泰雅語族主要北起烏來鄉,南至南投縣的仁愛鄉等。 (2) 賽德克語:三個方言群有都克達雅 Tkdaya (或稱巴蘭 Paran )、多達 Toda 和太魯閣 Taruku 。這個語族主要居住於台灣中北部的山區,包括了南投縣仁愛鄉的六個部落和花蓮縣的秀林、萬榮、卓溪三個鄉。 3. 排灣( Paiwan ),可分做兩個方言群:東南支和西北支,在溝通上沒有多大問題;而分布地點是在屏東、台東兩縣的金峰、達仁鄉山區。 4. 布農( Bunun ),現存五個方言: (1) 北部的 Takituduh (卓社群)和 (2) Takibakha (卡社群)兩方言, (3) 中部的 Takbanuaz (巒社群)和 (4)Takivatan (丹社群)兩方言, (5) 南部的 Isbukun (郡社群),以南部的方言被使用的最廣泛,跟其他方言也較不同、變化較大。 布農族主要分布在南投縣信義鄉,卓社群的方言在靠北邊的仁愛鄉;台灣南端的高雄、屏東多是郡社群的方言,東部的花蓮、台東有部分則屬於中部方言。 5. 魯凱語群( Rukai ):有兩大支群,霧臺支群(舊稱隘寮群),其中又分霧臺( Budai )、大武( Labuan )-以上兩方言分部在屏東縣霧臺鄉、大南( Taromak )-在台東縣卑南鄉;下三社支群(舊稱濁口群),包括了茂林( Maga )、多納( Tona )和萬山( Mantauran )-在高雄縣茂林鄉。 6. 卑南( Puyuma ):有主要兩方言,一是南王方言,另一個則是卑南鄉各村的方言。卑南族主要分布在台東縣台東市的南王里、寶桑里及卑南各村(大南村除外)。 7. 鄒語群( Tsou ):分成北鄒(即鄒語)和南鄒兩部分,但兩者的差別相當大,以至於南鄒是否該納入鄒語群內,仍有學者有不同意見。 (1) 鄒語:有四個方言,達邦、特富野、久美和 Iimucu ,而 Iimucu 早已消失。主要方布在嘉義縣阿里山鄉的七個村子,而在南投縣信義鄉望美村使用的則是久美方言。 (2) 卡那卡那富:分布於高雄縣三民鄉民權、民生兩村,當中又以民生村保存的較完整。 (3) 沙阿魯阿:沙語分布在高雄縣桃源鄉桃源、高中兩村,村民平日多使用布農語或台語。 8. 賽夏( Saisiyat ):有兩個方言,一是以大隘為中心的北部方言,另一個是以東河為中心的南部方言;賽夏族人日常多使用泰雅語或客家話,自己母語的使用頻率遠不及那兩種語言。 分成北賽夏,在新竹縣五峰鄉的大隘村和花園村、北埔鄉的內坪村和大坪;還有南賽夏,在苗栗縣南庄鄉的東河、蓬萊、南江、西村和獅山等五村,與獅潭鄉的百壽村。 9. 達悟族 ( tao ):又稱雅美族,屬於菲律賓北部巴丹語群的語言,與台灣本島上的語言都離的很遠。主要分布在蘭嶼,而蘭嶼島上有六個部落,分別是紅頭、漁人、椰油、朗島、野銀和東清。 10. 邵族( Thao ):邵族主要分布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的卜吉社和大坪林,而目前邵族人的使用語言多為閩南語;從音變規律和共同詞彙來看,邵語和西部四種平埔族語較接近。
11. 噶瑪蘭族: 噶瑪蘭族是蘭陽平原已知最早的原住民,因為故地遭漢人佔據而向花蓮移民,大約是在一八三0到一八四0年之間,主角以冬山鄉加禮苑社人為首,南遷到北埔建立加禮苑社,一部份遷居南澳,直到一八七八年,加禮苑社噶瑪蘭人因不滿漢人再度入侵花蓮,聯合當地薩基拉雅人發動加禮苑抗清事件,事敗後遠逃至東海岸與阿美族隔鄰而居。目前族人居住地大多集中在花蓮、台東兩縣,其餘分布在台北縣、台北市、宜蘭縣、屏東縣、高雄縣、高雄市、彰化縣、台南市、台中縣、桃園縣市、新竹市等。 12. 太魯閣族:太魯閣族群清朝居於南投縣仁愛鄉靜觀一帶,及花蓮縣秀林鄉之山區,目前住於南投縣者,分佈於仁愛鄉之松林、盧山、靜觀;在花蓮縣者,除分佈於秀林、萬榮兩鄉外,尚有一部分住於卓溪鄉立山村,及吉安鄉慶豐,南華與福興等三村。 13. 撒奇萊雅族:聚落主要分佈於台灣東部,大致在今日的花蓮縣境內。在19世紀中葉以前,分佈的地區並不超出花蓮平原,隨著加禮宛事件的戰敗,平地人大量進入花蓮平原,加上日本時代為逃避勞役以及水災因素,撒奇萊雅族除了在平原上的小範圍遷徙外,同時也開始向平原以外的地方作大範圍的遷移。目前撒奇萊雅族比較集中或是所建立的部落有北埔(Hupo')、美崙(Pazik)、德興(Sakor)、主佈(Cupo'、Kasyusyuan)、月眉('Apalu)、山興(Cirakayan)、水璉(Ciwidian)、磯崎(Karuruan)、馬立雲(Maibor)等,其餘人口散居於其他阿美族聚落。 14. 賽德克族:集中分布在南投縣仁愛鄉,以濁水溪上游一帶為腹地並建立七個村十二部落。據說四、五百年以前,賽德克族就已經在濁水溪及其支流建立許多群落;因為部落分散,交通不便,各社群社會封閉,所以形成各部落的文化習俗,並且發展獨特的語言。而由於語言的差異、賽德克族分出三種語系,而且以濁水溪及其支流建立許多群落。 ( 以上資料摘錄自國立編譯館 《台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》、邵族網及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網站、仁愛鄉部落資訊網站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