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傳歷史
寧埔國小地方田野調查錄表
|
||||
受訪者姓名
|
陳阿榮 (Lo’oh)
|
田調地點
|
僅拿廘角社區
|
|
受訪者年齡
|
70
|
|||
訪問者
|
林曉宜
|
調查日期
|
100 年 12 月28日
|
|
記錄主題︰寧埔 Ngasaw 氏族概況
|
||||
遂字翻譯稿︰
訪問者︰氏族是如何遷移到一個地方的?
受訪者1︰Laafaafas haw..hai niyam koni a pala san 就離開…amamaansaw’ tinihan pacacah sawo’..
(互想爭吵,如果有一氏族說這是他們的地,原居住居民若不抗爭可就是會離開..在這裡休息一下也是可以…)
訪問者︰氏族在這個部落有幾個呢?
受訪者1︰Cilangasan,Ciwidian,naolaw,Sadipongan…sepat saka ko (認真的數起來…)
(奇朗阿山、基維里岸、拉烏勞、沙麗棚岸…我想應該就這四個吧!)
訪問者︰氏族的觀念是怎麼知道的?又是如何分支的呢?
受訪者1︰這個觀念是老一輩的老人傳下來告訴我們。O matoas iho odakitasa 如︰我們是o Molanay kita..oninihay caay ka pakayni i港口,i tida i Sado’o ,Cilangasan pakara i Cepo’
(這個觀念是老一輩的老人傳下來告訴我們。老人家說我們是這個氏族的我們就是那個氏族,好比說︰我是Molanan這氏族並不是從大港口而來的。而Cilangasan氏族是從大港口而來。(世族如何分支的好像也不太清楚了))
訪問者︰所以早期這個氏族就是現代所謂的姓氏是嗎?是為了區別那個家族的是嗎?
受訪者2︰macada yano Makerahai ci 高xx的爸爸跟我的爸爸hai,haen kita a ngasaw haw 姓高 kita saan sanay ya amama somowal i takowanan,pina kita yamita a ngasaw 姓高kita.
(就像是真柄(台東縣長濱一地名)那個高xx跟我的爸爸就說我們這個氏族的就是姓高,於是他們就姓高了這是我爸爸跟我說的。而我們有幾個氏族相同的人就姓高吧!)
訪問者︰所以現代的姓氏是由自己的氏族選取的嗎?
受訪者2︰沒錯,是由他們自己選取一個姓氏的,這是我父親說的。當年沒有多少人會看國字,可能也有當時的戶政提供一些姓氏,而從中挑選,所以才這有樣現代的姓氏。
|
||||
心得
|
||||
訪談內容,主要是想從大港口事件來談遷居至此後氏族的概念及認同,距大港口事件已經133年的今天,部落老一輩對氏族的認同仍然存在,但年青人呢?是不是也有相同的認知?
今日大港口阿美族人在事件之後從 Cepo'向花東沿岸擴散遷移,海岸方向長濱、成功,縱谷方向有瑞穗、玉里、光復,北部甚至遷移至壽豐、吉安,南向東河、台東馬蘭,百年來的遷移成為今日大港口分佈的面貌。這些遷移經歷過日本殖民統治,雖並不是在事件後短時間形成,但是事件卻是大規模遷移的開始,有些遷移的氏族獲得更寬廣的生活空間。或許未發生此事件,大港口阿美族人同樣可能因為後代繁衍向外遷移擴張,在歷史發展中這是可預見的。但因大港口事件使阿美族人遷移各處,分佈在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已成歷史事實。所有移出去的大港口阿美族各氏族,將這個歷史事件做為一個變遷的起點,也不斷以此起點述說自己氏族的起源,並由此來認識自我。(林素珍,2008)
氏族可能因為很多外來的介入(日治時期、文明時期)造成了氏族分散,又因聚集困難導致無法常態性的連絡,因此氏族概念在年青一輩是否認同,這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,同樣的,這樣的氏族對於後現代的我們來說意義是什麼?這樣的氏族認同對現代的孩子來說會帶給他們什麼樣的想法,這也是我們將來要探討的。
|
||||
相關照片
|
||||
陳阿榮 Lo’oh 70歲
|
高阿女 Lokesang 85歲
|
|||
僅那鹿角-副頭目
|
族語教師高寶珍老師提供自身的例子~感謝!
|